0人評分過此書

日治時期台灣遺民詩的多重視野

出版日期
2008
閱讀格式
PDF
書籍分類
學科分類
ISBN
9789576688539

本館館藏

借閱規則
當前可使用人數 30
借閱天數 14
線上看 0
借閱中 0

計次服務

借閱規則
借閱天數 14
選擇分享方式

推薦本館採購書籍

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,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

讀者資料
圖書館
* 姓名
* 身分
系所
* E-mail
※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
電話
※ 電話格式為 區碼+電話號碼(ex. 0229235151)/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
* 請輸入驗證碼
本書研究以1895年台灣割讓後作為時間的立論點,針對台灣文土遺民包括海東三進士施士洁、許南英、丘逢甲、謝頌臣、洪棄生、及圍繞著林爾嘉「菽莊鐘社」的台灣詩人們的互動與詩歌作品深入剖析,從遺民傳統、屈辱傳統、杜甫的「詩史」精神三個特定著手,傳達出動亂時代台灣古典詩人心靈圖譜的多重視野。
  • 序論
  • 第一章 海東三家詩的屈騷傳統
    • 第一節 前言
    • 第二節 棄民、遺民與逐客
    • 第三節 從空間的流轉中展開「家」的追尋
    • 第四節 時間的感知與自我生命的悲嘆
    • 第五節 詩歌意象與自我形象
    • 第六節 結論
  • 第二章 從小東山、樑社到科山生壙-謝頌臣生平與詩歌探析
    • 第一節 前言
    • 第二節 忠義君子/江海之人
    • 第三節 小東山別墅/避地桃源
    • 第四節 社會交往/櫟社情誼
    • 第五節 文字之交/丘二與林十
    • 第六節 科山生壙/「乾淨土」的追尋
    • 第七節 結論
  • 第三章 英雄的追悔-再論丘逢甲乙未內渡後詩作
    • 第一節 前言
    • 第二節 儒家的傳統與維新思想
    • 第三節 希望中的絕望:自我的背棄與追侮
    • 第四節 絕望中的希望:趙佗不死
    • 第五節 新希望與新世界:詩界革命
    • 第六節 結論
  • 第四章 幻滅蓬萊-洪棄生詩歌中的遺民世界
    • 第一節 前言
    • 第二節 孤獨的「一枝」
    • 第三節 執著意識與屈騷精神
    • 第四節 記憶與經驗中的海洋
    • 第五節 真實的蓬萊仙境
    • 第六節 幻滅的蓬萊
    • 第七節 從遊仙到反遊仙
    • 第八節 另一種「煙霞之隱」
    • 第九節 結論
  • 第五 章 烏衣國、詩社與遺民-論林爾嘉菽莊的多重空間意涵
    • 第一節 前言
    • 第二節 烏衣國的燕子:林爾嘉的生平及活動空間
    • 第三節 壺天世界:菽莊的建構與生活情調
    • 第四節 菽莊:傳統節慶與家族喜慶的空間
    • 第五節 菽莊:鐘社詩文活動的空間
    • 第六節 菽莊:臺灣遺民與流寓文人的空間
    • 第七節 結論
  • 參考書目
  • 出版地 臺灣
  • 語言 繁體中文

評分與評論
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
幫助
您好,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?
使用指南

客服專線:0800-000-747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 AM 09:00~PM 06:00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