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人評分過此書

兩漢靈冥世界觀探究

出版日期
2006
閱讀格式
PDF
書籍分類
學科分類
ISBN
9576687853

本館館藏

借閱規則
當前可使用人數 30
借閱天數 14
線上看 0
借閱中 0

計次服務

借閱規則
借閱天數 14
選擇分享方式

推薦本館採購書籍

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,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

讀者資料
圖書館
* 姓名
* 身分
系所
* E-mail
※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
電話
※ 電話格式為 區碼+電話號碼(ex. 0229235151)/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
* 請輸入驗證碼
早於先秦時代,初民就已開始思索生命歸屬的問題,至兩漢大抵確立了死後世界的形象,為失去肉體憑藉的靈魂,提供了新的回返之地。本書試圖由兩漢冥界稱謂、結構、性質演變等,探討其間所蘊涵的社會與思想意義,並離析生死二境之辯證關係,尋繹人鬼交流的理論依據。
  • 第一章 緒論
  • 第二章 兩漢冥界思考及其相關概念
    • 第一節 形下意義濃厚的靈魂觀念
    • 一、先秦至兩漢魂魄思想略述
    • 二、兩漢時代的人鬼思維
    • 第二節 靈冥世界的初步完成
    • 第三節 靈冥世界裹的各色象徵
    • 一、鬼伯、甲乙之神―引魂者與勾魂者
    • 二、冥河―冥土疆界
    • 三、冥界審判―生之罪與死之罰的衛量
  • 第三章 漢代人冥二界相應合之結構及內涵
    • 第一節 冥報觀念與承負思想
    • 第二節 土地私有市制度及其他
    • 第三節 差序格局的建立及其崩頹
  • 第四章 漢代人冥二界相對逆之性質及內涵
    • 第一節 兩漢時代陰陽思想略論
    • 第二節 生境與死境的悖反局勢
  • 第五章 陰陽人鬼交感互通的各式管道
    • 第一節 陰陽人鬼交通觀念產生的背景
    • 一、社會背景―巫術與方術的盛行
    • 二、思想基礎―氣化宇宙觀及其感通理論
    • 第二節 人鬼交通的各式管道
    • 一、禮樂精神的共享
    • 二、招魂與降魂
    • 三、卜筮祭禱
    • 四、夢的檢證
    • 五、厭勝解除
    • 第三節 人冥兩界的依存關係
  • 第六章 結論
  • 徵引書目
  • 出版地 臺灣
  • 語言 繁體中文

評分與評論
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
幫助
您好,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?
使用指南

客服專線:0800-000-747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 AM 09:00~PM 06:00

loading